她2017年開始仰望星空,透過拍攝的影像向更多人分享星空,直到逐漸把熱愛變成職業——成為一名天文攝影師,也開始為中國國家航天局、英國BBC、NASA和《國家地理》供稿,成為“傳頌星星的人”;
作為“科學藝術策展人”,她與《中國國家天文》一起,把遙遠的星星“搬”進城市;
2023年,她斬獲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主辦的年度天文攝影師大賽——被譽為天文攝影賽事“奧斯卡”的APOY第十五屆skyscape世界冠軍。
她,走遍世界,拍攝精靈閃電、星野、天象、深空星云;
被宇宙選中
安久作品《人類仰望天空的眼眸》系列 圖源:安久
安久深空攝影作品《獵戶星云》 圖源:安久
運氣與策劃
對于拍攝來說,安久認為,做好充足的準備和提前策劃更加重要。每次拍攝,她都會準備多臺設備,帶好各焦段的鏡頭,提前查詢天氣狀況,預測銀河或星云升起落下的位置和時間,避開光污染和滿月,在軟件上模擬拍攝點,實地踩點選取角度,設計構圖。然后,跋涉至拍攝地點,靜心等待。
2019年,在入圍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年度攝影師的時候,安久就給自己定下斬獲天文攝影賽事“奧斯卡”——APOY世界冠軍的目標。2023年9月16日,安久如愿以償,榮膺APOY——這個作品被視為世界上最好星空攝影作品的世界冠軍。
安久說,這一成就,歸功于運氣,加上充足的準備。
2023年5月19日晚,安久和同伴董書暢,在西藏自治區喜馬拉雅山脈拍攝到罕見的“紅色精靈”閃電爆發。而他們此行原本是拍攝星空與銀河。但當天并沒有等到。午夜時分,青藏高原的冷風,著實讓人瑟瑟發抖。安久和同伴,只能各自對著自己的相機監視器。
隨后,同伴興奮的聲音,打破寂靜——一道道宛若紅色精靈的閃電已經闖入他的視線,無數道紅色閃電匯集在天空,傾瀉而下,染紅了整個星空。安久說:“天象就是這樣,你等待的時候,可能等不到。但當它給你驚喜時,你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2023年APOY第十五屆skyscape世界冠軍獲獎作品《宇宙的煙火》 圖源:安久
安久回憶道:“我們當時拍了大概兩個小時。后來,因為我可能想要收工,也覺得拍了足夠多素材的時候,剛好碰到了狼群,就把相機收回來了。其實那個時候精靈閃電還在,但是也覺得差不多了。其實那天爆發可能有一整晚。”
同樣拍攝本次強對流雷暴,為什么安久的作品《宇宙的煙火》脫穎而出,奪得APOY賽事冠軍?《宇宙的煙火》特別之處在于運用135mm的長焦鏡頭拍攝。
“這種天象的拍攝,通常是用廣角鏡頭。但我不知道為什么,就想拿一個長焦去打它的細節。這樣做的風險是,如果它不出現在長焦對準的地方,這個機位就浪費了。我提前架了3臺相機,其中1臺用了135mm長焦,鏡頭對著的角度剛好拍到精靈閃電。因為是長焦,所以捕捉到了令人驚嘆的細節。”安久靦腆地笑了笑,“其實,當時有'賭'的心態,也相信宇宙會照看我。”
安久與星空的合影《漫游銀河中心》 圖源:安久
孤獨與鏈接
安久的工作,除了重大天象,大部分都需要她一個人深入無人之境,遠離塵世喧囂,很難找到同路人。安久認為:“人類對于星空的孤獨感,可能在于人類太過渺小、宇宙太過偉大和震撼。當你面對這種反差感時,會發現在地球上即使一個再厲害的偉人,在面對宇宙的時候,都是小小的塵埃。”
但安久卻不同于其他人。她說:“有星空的陪伴,是我最不感到孤獨的時刻。”真正的孤獨,是在沒有共鳴的嘈雜語言中的孤獨,是在無法同頻共振人群中的孤獨,是失去與這個世界真實鏈接的孤獨。
科學、藝術與人文關懷
隨著拍攝宇宙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安久已經不再追逐技術層面的機位、焦段、景別、比例,而是更注重記錄當下的觀感和體驗:“現在徒步的時候,我會減少機位的負重,因為更知道自己要什么了。”現在的她,更在乎的是自己所記錄的天象能帶來何種意義。
榮獲APOY世界冠軍的同年,安久開始做科學藝術策展人,用天文數據創作藝術裝置,不再拘泥于平面上的呈現。展覽現場被布置成深邃的黑色,展品如神秘的宇宙在展覽動線上驟現。
其中最特別的,莫過于玫瑰星云。這一切都源于安久喜歡發現宇宙的終極浪漫。提到玫瑰星云名字的由來,安久說:“其實所有的天體都是人類給它的命名,可能有的是英文直譯過來的,他們覺得這些星空的形態長得像什么,就給它以此命名,包括像八十八星座,它的命名也是以前的古希臘人或羅馬人根據以前的神話故事,或者所想象的,把星座的亮星連線成這些圖形,然后再給它們命名。”
在情人節前夕,安久去尋找約5200光年外的玫瑰星云,用望遠鏡對準這朵在暗夜中綻放的星際玫瑰,把它帶給喜歡宇宙的人。
感知美好
但安久想要保持對世界的感知力:“大家都喜歡日出和日落,天氣通透時,在日出、日落的對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粉色條帶——維納斯帶,它是大氣塵埃反散射形成的反曙暮光弧。灰藍色其實是地球的影子,太陽慢慢落下去的時候,地球的影子投射在天空,就可以看到粉色和藍色的畫卷。”
她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除了日出、日落的金黃色,別忽略了身后的美好。”
宇宙級的治愈
安久《赤道儀故障藝術》系列,星軌落雪星云 圖源:安久
安久作品《太陽系的奇跡》 圖源:安久
追逐星空,讓安久明白,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體驗。她不再煩惱于普世價值觀中的目標,工作賺的每一分錢,能夠覆蓋下一次旅途的路費就足夠了。她不想為了追求自己可能目前不需要的東西,而錯過活在當下的體驗。
“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也不知道明天自己是否還存在。很多朋友說,要努力10年、20年,到了退休的時候,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可是你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可不可以把對未來的美好計劃放到現在的工作當中?當下的每一天,是否活在自己的心意當中,才是最重要的。”她想傳遞給大家的,也是一種體驗,而不僅僅是畫面。
安久拍攝的星空,和幾千年前古人或未來世代抬頭仰望的,是同一片跨越時空的星空。她捕捉到的極光、閃電,是不可多得的驚喜,是轉瞬即逝的剎那。這種永恒和剎那,在她看來都終將消失:
“人類活幾百年,也抵不過宇宙萬分之一的眨眼。你會體會到時間的寶貴、人類生命的短暫。但宇宙的永恒,是相對于人類的度量。事實上,宇宙早晚都會消失,只是我們不知道,或者說,它的計算單位太大。”
正因為萬物終將消失,人們更應該活在當下,就像安久沉浸于這片星空。
《牛人》是由中國探險產業行業協會創辦的中國第一檔探險家口述史視頻節目。